该信息来自:上海雷郎电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浏览量:4003 发表时间:2012-04-20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尽管每年都会出现的招工难、用工荒把企业生产带到被动的一个局面,但“中国制造”的优势地位依旧在全球范围短时间内难以打破。数十年来所形成的产业链基础相对完善,产品质量也不断与国际接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所具备的规模优势,接得下来国际行业巨头的大单。
据报道,在2月份,日立公司宣布到今年9月底把电视机制造的业务全面移交给中国等海外生产厂家。换言之,日立正在逐步剥离自1956年以来的电视制造业务,今后以海外代工的形式来降低成本强化收益结构。索尼、夏普、松下等日系企业也计划逐步扩大海外代工比重。IHSiSuppli公司的数据表明,全球100台的液晶电视中,代工生产占34%。这一笔代工大单中,中国大陆代工企业与台湾地区代工商共分一羹。优势犹存的廉价劳动密集型企业仍是接到海外代工订单的主要因素。
虽然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但最重要的第一生产力,则是:科技。同样还是富士康,这个在颇具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内迁不久,就又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即3年内投资1000亿元添置100万台机器人。意指精简工人数量,降低不断上升的用人成本,提高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长三角、珠三角一带短时间内成为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知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入驻地。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蜂拥至此寻找工作,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相对过剩的劳动力资源,大大满足企业用人的主动选择权。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是中国“世界工厂”名号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因此中国制造迅速占领了国际中低端产品市场,更是安慰了国外贸企业的飞速发展。然而,时针拨到21世纪之后,进城务工的情况似乎呈现了逆转。
2012年初,相关资料显示。广东省缺工总数约80万,制造业用工需求的缺口最大,占现有用工量的20%制衣、电子电器、食品制造分列用工缺口的前三行业。根据《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演讲》显示,占79.4%民营企业家认为2012年招工“有较大困难”或“有一定困难”2011年底,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林平凡曾在媒体上表示,招工难的问题自2005年之后就一直存在沿海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逐步减弱,人口红利变小,廉价的劳动力也不断在迅速减少。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出现转机,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会愈发凸显。
从“人口红利”涨薪压力”
现如今我国沿海的企业想要坚持用工数量优势已今非昔比。中央对于内地政策的扶持,诚如前文所述。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再到中部崛起”等几大战略方向资金、技术的投入,城乡一体化进程也随之加快。内陆经济发展相比于沿海地区不时紧靠。一些沿海的外地企业也觊觎着内陆更低的劳动力,把局部生产单位移军我国腹地。这其中,要数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或许就是富士康了除广东以外,山东、河南、四川等地不时其产业内迁的目的地。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也逐渐回靠往各自故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沿海与内陆似乎在上演着一场“争夺民工战”